爱游戏体育在线网页app

服务规范化的高素质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泵知识水泵知识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来源:爱游戏体育在线网页app    发布时间:2023-10-27 19:14:51

  秀丽西湖,幽静西溪,磅礴钱江,辽阔东海,绵长运河,拥有八区五县(市)的杭州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因水而名。“水”,自古至今,与杭州的繁荣与发展血肉相连,休戚与共,须臾不离。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水利工作作为事关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推进民生水利、平安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科技水利,科学发展,不断为杭州这座生活品质之城添彩加分。日前,杭州市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第16届水利“大禹杯”竞赛金奖桂冠。

  杭州市坚持把建设民生水利放到水利发展的优先领域,着力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水利问题,切实增强民生水利保障能力,不断扩大民生水利成果,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民群众。经历年建设,杭州市基本形成了一个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旅游、环保等综合效能的水利工程体系,极大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强势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三堡排涝工程和闲林水库工程。是杭州市近3~5年水利投入的重点,也将成为杭州市有史以来投入最大的两个水利工程。三堡排涝工程是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概算投资10.86亿元,主体工程建设期为27个月,建成后,能进一步完善杭州城市防洪布局,显著提高杭州主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并改善杭嘉湖东部平原和杭州主城区水环境。闲林水库作为杭州城市水源战略备用水库,蓄水量为997万m3。水库建成后,可保证主城区足够的安全供水量,较好地解决城市抗咸期用水问题,并可发挥区域防洪作用,同时可为下游河道提供较为稳定流量的生态用水,改善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超额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任务。杭州市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民饮用水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市政府与各区、县(市)政府签定目标责任状,各地成立了农民饮用水工程领导小组,落实人员机构,制订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步伐。2009年全市共解决农民安全饮用水问题38.64万人,完成投资3.76亿元。全市2007~2009年共完成123.14万人,超额完成省政府第二轮责任状(118.81万人)目标任务。

  节水改造提升生产能力。杭州市进一步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开展喷、滴灌等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建设先进的节水灌溉体系,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升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以桐庐县江南灌区“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二期)改造为例,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提高到0.7,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66,改善灌溉面积9100亩,灌溉保证率提高到90%。同时,改善了项目区的水环境和田间生态环境,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生态田园风景线。

  扎实推进小流域整治。杭州市境内集雨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流域有151条,普遍存在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情况,已成为影响山区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推动各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市政府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通过考核的小流域每条给予50万~100万元的资金补助。至2009年底,全市已完成64条小流域治理,完成投资9.82亿元,明显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了小流域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同时也是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和不可替代的生命资源,尤其需要全社会的有序使用、节约使用、依法使用。

  为此,杭州市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采取多种形式,注重实效,宣传水法规,普及水知识,营造了良好的科学依法用水氛围。今年他们积极配合省水利厅在杭州少年宫广场成功举行主题为探访城市水源,关注饮水安全的“世界水日”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各县市区都举办了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宣传活动。还通过媒体多途径宣传,或在报纸上刊发署名文章,对杭州市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或在电视台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主题电视宣传活动;或在政府门户网站宣传“世界水日”主题,介绍水资源情况;农民信箱、市气象网、天堂山水网上群发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的短信。

  严格执法,科学管理,维护良好水事秩序。规范河道设障巡查。通过区、县(市)自查、市抽查以及市、区、县(市)联合巡查,及时发现河道设障行为。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执法整治,确保河道汛期行洪安全。规范河道采砂秩序。2009年累计削减采砂量137.4万吨,有效保护了饮用水水源,维护了正常水事秩序。规范水土保持监管和治理。印发了《杭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组织各县(区、市)水政监察人员,重点对省、市立项审批的11个开发建设项目和存在问题的难点项目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狠抓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预防和减少水土流失。

  规范行政审批,确保权力阳光运行。杭州市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去年,杭州市对所有涉林、涉水权力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共清理权力事项272项,其中行政许可4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4项、行政监管31项、行政处罚146项、行政强制15项、行政征收11项、行政给付8项、行政裁决4项、其他11项。同时,按照统一清理,统一平台、统一监控,实行上下联动,网上对接的要求,完成了职权目录和运行流程图的编制任务,为确保权力阳光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立足民生,开建史上投入最大水利工程。统筹城乡,超额完成农民饮水安全。不惜投入,山塘整治领跑全省。注重生态,河道整治提升城市品位……一件件、一项项,杭州书写着现代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的鸿篇巨制,诠释着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

  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国际化,工业兴市,服务业优先,软实力提升,环境立市,民主民生,杭州的每一个重大战略中,都留有水利积极有为的不懈探索。水,曾造就钱塘自古繁华,水,也必将为杭州塑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防汛防台防潮,是杭州水利的最基本职责之一。杭州市各级防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紧密协作、保障有力的理念,全面落实各项防汛防台抗旱责任制,以强塘固房和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力打造平安杭州、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圆满实现“四不一正常”防汛工作总目标,确保了安全度汛。

  以落实防汛责任制为抓手,明确防御工作目标。主汛前,市政府组织召开党政军警抗洪抢险情况通报会,与各区、县(市)政府签订了防汛安全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区、县(市)年度工作综合考评范围。

  以检查监督为抓手,开展防汛检查工作。汛前,对山塘水库、重要堤防、海塘、水闸等水利工程安全;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防御区、各类在建涉水工程及人口密集区的防汛安全;对防汛责任制落实、防汛物资准备、预案修编、防汛指挥及水雨情测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进行全面检查。

  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开展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去年,杭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154个乡(镇)、2362个村(社区)和557个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得到省防指通报表扬。在2009年“莫拉克”台风、“2009.8.13”局地暴雨和今年“3.6”春汛防汛工作中,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成果得到了检验和肯定。

  以预案修编为抓手,做好流域性大洪水防御。开展东苕溪流域、分水江流域洪水调度方案修编。加强中小型水库控运计划和病险山塘水库限制蓄水计划审批,严格执行水库控运计划和调度指令。加快实施青山、分水江、华光潭等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和河道泄洪卡口河段整治,减少防洪调度制约因素。加强流域和水库群洪水调度和抗旱应急供水调度。

  以抢险保障为抓手,抓好物资储备和预案演练。按照“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统一调配、合理负担”的原则和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的要求,以抢险物料、抢险机具、救生器材为重点,做好防汛防台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健全分级负责、社会联动、区域互助、军民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机制。全市共组建各类防汛抢险队伍15支共5200人。

  在水库除险加固方面,杭州市将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纳入区、县(市)政府年度工作综合考评范畴。2009年,全市完成2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今年,杭州市还将完成33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在山塘整治方面,杭州市率全省之先实施并完成整治工作。早在2006年,杭州市政府即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临村病险山塘整治工作,实施两年后又与各县(区、市)政府签订山塘整治三年责任状,明确2008~2010年完成601座山塘整治任务,确保杭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病险屋顶山塘整治工作。自2006年至去年底,共完成山塘整治682座,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其中杭州市级财政投入8046万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杭州市坚持以重大项目带动科技水平提升,以重大项目带动科技人才培养,在防灾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饮用水安全、水土保持等各个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数字林水成效显著。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杭州市“数字林水”工程,通过8年建设,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一批急需、实用、高效的信息化项目。在电子政务方面建成了门户网站、办公系统和行政审批系统;在水利上建成了水利GIS系统、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取水量实时监测系统、水利防汛远程视频会商系统、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东西苕溪远程视频监视系统、暴雨网络化预警系统;各大中型水库分别建立了大坝实时监测系统和洪水预报调度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杭州市水利防汛、防旱、防台和防潮的能力,同时也为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实现林水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工程建设广泛引用新技术、新工艺。杭州市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十分注重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为实现工程功能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三堡排涝工程由于地处钱江新城的核心地块,对景观、噪音、安全、进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为此,在全国同类泵站中首先开展了多项技术研究,采用大型低噪音同步电动机以降低泵站产生的噪音,把液压全调方式引入大型斜轴泵,分析大型斜式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预估及其结构动力学、研究流道结构泵送混凝土施工防裂方法。又如闲林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其水质好坏至关重要。2009年4月由河海大学和市水文站对闲林水库水质保障进行了专项研究,对补水后的水库水流水质进行模拟计算,对补水后水库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技术推广成果丰硕。去年,“余杭区山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管理”、“富阳市新登镇半山桃园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获杭州市农业丰收项目奖二等奖;“萧山区径游江治理工程”获杭州市农业丰收项目奖三等奖。浙江大学、杭州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总站和杭州市城郊河道管理处的《杭州地区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研究》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口集聚都市之灵魂。对因水而兴、名闻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而言,能否拥有一个生态洁净、环境优美的水系,更显意义重大而任务迫切。

  清水河道实现水畅岸绿。去年,杭州全市共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859.75公里。在城郊河道整治工程建设中,注重与城区河道对接,充分体现人水和谐的理念,在尽可能满足人们对河道水环境安全、适用、美观等方面需求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到了“人员集中区域精品化,人员较少区域生态化”。

  城区河道打造“一河一景”。杭州城区河道治理根据河道的不同功能和所在区域的人文景观需求,结合市区道路建设、截污纳管、景观要求、小区开发、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等,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实施整治,确保城市河道生态平衡、景观宜人,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要。2009年杭州市城区新整治完工30条河道,使城市的“绿脉”延伸了80公里。中河南段的古桥、上泗沿山浦的水杉、紫金港河的垂柳等都成了典型的“一河一景”。

  全面建成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2009年10月27日,总投资近9亿元的钱塘江珊瑚沙引水入城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工程最大引水量17.2m3/s,平均引水流量14.3m3/s,每年将有3.9亿立方米的水流入城西河道,与三堡引水入城工程一起促进了市区河网水体流动,极大地改善了城区河道乃至杭嘉湖河网的水质。

  科学配水改善水环境。河道配水是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一种有效形式。杭州市通过河道配水,加速水体流动,促进水生态的优化和好转。同时,配水工程结合河道整治同步实施,近三年先后建成了余杭横山泵站、七堡泵站、钱塘江引水工程和市区截污管网建设,完善了配水指挥调度和监测体系。2009年实施市区河道配水36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市区水环境。

  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杭州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于2003年8月正式启动,分三期实施,保护面积10余平方公里,2009年全面完成,总投资近100亿元。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遵循“积极保护”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走出了一条杭州特色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被誉为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2009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杭州赢得了又一张“金名片”。